肉機械のパーツ収納

雑記(中国語)

漫画与影像的某一区别

近期SNS上看到了2个话题,一是《再见绘梨》的电影感,一是轴线。关于后者当然会有可以越轴的说法,但似乎看上去和影像中说可以越轴的理由没有什么不同——没有指出漫画特有的理由。

 

首先我们有几个基本的命题:

  • 画的符号性(参考《理解漫画》中那个”写实-图形-符号"的三角形)
  • frame的不确定性/或者本人造语“注意单元”——简单理解为观看的范围灵活多变并非锁定于框线上
  • 图像的输入序列有一定规则但也是不确定的

 

第一点往往用在关注角色同一性或者肉体性的话题上,但在考虑上面2个问题时背景的重要性浮现出来。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时不刻不在自动地通过视觉图像进行空间的构建,同时在空间中对自己进行定位,正如机器人的SLAM技术。

于是,写实的背景图像(当然也包括了和角色图像之间的配合)可以让人建立一个清晰的空间,从而可以有清晰的视点意识——镜头意识。所以我认为《再见绘梨》的电影感最大的来源并非规整的画格——四格搞笑漫画也能一样规整,而是从未被省略的写实的背景。

 

而在大部分漫画中,我们常常会见到图案的或留白的背景,以及平面化的风格化(比如q版)的人物。此时清晰的三维空间已经无法建立起来,背景图像(如果有的话)或这人物图像走向符号化/图形话的一端(比如就像聊天软件中的表情贴纸,三次元性被压抑而多重的二次元性突显)。此时视点意识也近乎消失。再以少女漫画中多个人物的头像相互融合重叠的表现方式为例,显然你完全无法设想一个直观的合理的视点。而正是因为这种对物理空间的身体性感知被压抑,这些图像得以成为心象符号得以直接地表象复杂的心理状态。

 

如果物理空间都不成立,镜头不成立,轴线自然更无从谈起。

而且,具有符号性的图像在frame的不确定性作用下是可以脱离“格子”而被单独编入阅读序列的。也就是说一个包含2个人物的格子并不一定被当作整体来看待,那么影像以荧幕作为固定的坐标系为基础的视觉引导也不能套用到“格子”上,即便所有的格子都复制了某种影像的长宽比。于是以荧幕为坐标系考虑人物相对位置的轴线也不一定能在漫画格子中产生它原本的作用。

同时,“符号的序列”这一形态显然更靠近了文字。于是应该考虑的更多的是“以谁为主语”“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在视线引导的流向上让谁先出现、ta是主动还是被动。